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法院动态
一封感谢信引发的联想——记马法人抗疫路上的温暖点滴
作者:刘丹凤  发布时间:2020-02-27 08:58:16 打印 字号: | |

2月24日,马鞍山中院第一批志愿者“战疫”期满,意外收到一封来自中共雨山区委组织部寄来的感谢信。信中饱含的感激之情,跃然纸上。

中院干警志愿者们:

感谢你们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,积极响应市委号召,主动请缨、雪中送炭,共同筑牢抗疫防线。你们不畏风雪,夜以继日,始终坚守一线,用心引导、用情疏导,积极帮助社区解决困难……

再次感谢你们的驰援,衷心祝福您幸福安康。

 

中共雨山区委组织部

不仅是书信

还有爱心人士捐赠的防护口罩

小区居民提来的一揽子水果

或是一杯暖心的奶茶

甚至是陌生人的一句“你们也要当心”

都是对干警下沉一线、默默付出的认可和感恩

 

一封书信,引发情愫,浮现画面

    恶劣的天气掀起了临时搭建的志愿者雨棚,暴风雪打进棚子里面,打湿了市中院执行庭庭长李孝兰的鞋子,寒气从里到外向她袭来。“我这身体还算皮实,应该能挺过去”,她笑着对身边的人说,钻出棚子继续给过往群众登记测温。

2月14日,对于刚结婚的刑庭干警邓大健而言很是特别。碰巧,这天他值晚班,夜间温度骤降,要到凌晨方能到家。“家的意义于我意义非凡,没有大家,哪有小家?”,在昏暗的灯光下,邓大健尽职坚守,守护万家灯火。

2月15日晚,暴风雪大作,花山法院民一庭庭长任忠平在小区值守。鹅毛大雪飘洒而下,灯光下显得剔透。寒意让任忠平不禁握紧了拳头。不一会,白雪覆盖了停在小区门口的汽车,任忠平拿起指挥棍在车窗上写下“坚守”,为自己,为武汉,为中国加油打气。

 “作为花山法院的一名陪审员,一名共产党员,平日里和法官合议、调解案件,特殊时期也应该跟法官一起走上一线”陶爱云听说法院正在募集志愿者便赶紧报了名。2月8日市血库告急,她撸起袖子二话没说奉献宝贵的血液。

两鬓风霜的施仁华是和县法院法警大队大队长,疫情当前,他连续作战,从小区值勤的谆谆告诫,到交通卡点的耐心疏导,24小时轮流坚守。连续多日的工作,让他略感疲惫,声音沙哑,但他没叫一声苦,誓要为群众筑起“铜墙铁壁”。

 “我希望等孩子降临,疫情已经消失,带Ta看灿烂光明”高大优是和县法院的一名法警,也是一位90后的准爸爸。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放弃在家陪伴妻子,来到抗击一线,24小时协助县交通局在治超站开展疫情防控工作。

李锋是当涂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,也是青年干警心中的老大哥。一声号召,从正月初三他便率领青年干警冲锋在前。由于没有公共交通,每天他只能冒着寒风骑电瓶车往返县城和市区之间,没有一天懈怠。起早贪黑,既要与社区对接,统筹机关防控,还要和干警一道上门摸排、劝导宣传等,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,有这样一位85后,担起了疫情防控的排头兵。他就是当涂法院第二支部书记、执行指挥中心主任沈传隆。每天根据人员调整制作排班表,蹲点居家隔离户,值守夜班,他一会是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,一会又是微信群里执法办案的执行法官。

风把值守的雨棚吹斜了,含山法院干警孙泽翔用绳子把棚子的一个脚稳住。天气在持续降温,居民送来了取暖器和热气腾腾的奶茶,温暖了整个早春,也倍增了孙泽翔的抗疫信心。

登记、询问、量体温,工作看似简单而重复。李良胜值守期间,遇到各行各业的居民,他们大多能配合我们的工作,但也遇到一些性格火爆一点的。不过只要静下心来,以心换心,最终也能获得理解。

 “累肯定是累,回家路上眼睛都睁不开了,但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”,2月16日下午17时至次日早上7时,雨山法院干警房杰在社区入口卡点连续执勤14个小时,第二天又是新一轮的战斗。

深夜10点的灯光打在雨东小区防控点王胡军的雨衣上,天空飘着雪,王胡军坚持检查过往的车辆,忠于职守,坚决拦截外地的车辆,并通知车主去社区备案,做到不漏一人一车。

 “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,大家都健健康康,我也可以回家吃个热腾腾的饭菜”博望法院法警夏超说出了一线志愿者的心里话。自正月初三,夏超主动留守单位,白天值守,晚间整理录入的资料,顾不上回家。

他的身影更多地活跃在办公区域和物资储备室,他就是博望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陈刚。从防控物资采购、检查布置公共区域消毒,再到执勤点,似乎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。



1月26日以来

马鞍山两级法院闻令而动

一手抓好疫情期间的诉讼工作

一手将疫情防控作为政治任务来抓

党员、青年干警踊跃投身社区防疫前沿阵地

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温暖、刚毅的瞬间

 
责任编辑:陈依铭